很多人觉得没多少钱,或者有朋友在场不好意思,或者相信大商场店铺的信誉和服务,一般不会认真去看。尤其和朋友吃饭聚会,互相争抢结账,或是喝高了、有女士在场等情况下,更是碍于面子抢着掏钱了事,极少认真核对账单。 被商家多收钱的情况有没有吗?你别说还真有,最近就有两个网友爆料说这事,虽然钱不多,可道理不是那么一回事。 网友甲说:11月29在县城一家饭店内吃饭,最后总共消费93块钱,但是拿到小票时,发现上面价格与菜单价格不一致,比如回锅肉餐单价是30块,实收32块,皮蛋豆腐12块实收16块,京酱肉丝24块实收26块,米饭一份1块实收2块。这位网友也较真,找店家询问是怎么回事,最后拿到的解释是说是猪肉涨钱豆腐也贵了,可以给赔偿。这里的重点并不是补偿,而是做生意的信用,明码标价童叟无欺,如果价格要改动,请事先就给消费者说好,或者直接把菜单改掉,不然就变成了欺诈,影响自己的信誉,得不偿失。 网友乙爆料说:2019年11月17日晚上七点多,她在县城一家大型超市买了两罐咖啡,付款后发现特价的东西变成了原价,找到超市内销售员询问对方承认是他们的失误-现在咖啡已经不搞特价了,可商品价格标签上,还明明写着特价截止时间是11月30日。该网友也不想因这点钱耽误时间,于是就离开了。 超市和饭店都是重复消费的场所,对一个人来说钱不多,来来往往的顾客多了,积累的费用会不少。在此提醒网友,买完东西结完账之后,一定要索要并仔细查看购物小票,还要注意保存小票及价格标签等相关证据,发现标价与售价不符情况可及时向物价部门投诉,维护自己的权益。 根据《价格法》第十四条第(四)项的规定,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,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,属于不正当价格行为。 |